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中州魏・老金陵——魏紫熙作品回顾展开幕



2025-03-29来源:江苏文旅

放情积壑,写照山水,一手指向生活,一手指向传统。3月28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国画院、省美术馆、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州魏・老金陵——魏紫熙作品回顾展”在省美术馆新馆开幕。

魏紫熙是新金陵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两万三千里写生活动的核心成员,对江苏乃至全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展览旨在通过对魏紫熙艺术作品的梳理和艺术人生的回顾,缅怀其人对中国美术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激励新时代全省美术工作者以老一辈艺术家的高尚风范为精神坐标,弘扬新金陵画派“其命惟新”艺术精神,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中,守正创新、开拓奋进、砥砺前行,续写江苏美术新辉煌。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朱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章云,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韩军,魏紫熙家属魏镇共同为展览揭幕。

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省国画院名誉院长周京新表示,本次展览完整展现了魏老在艺术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艺术贡献,体现出新金陵画派的独特魅力。北京画院副院长郭宝君表示,魏紫熙秉持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取向和态度,创作出一大批雄浑深厚、苍润华滋、激情洋溢的山水画作品,既是后学景仰的前辈,也是后辈艺术之路上的楷模。魏紫熙家属代表魏莉深情回忆了与父亲相处的点滴,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魏紫熙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让人们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作为新金陵画派重要代表,魏紫熙从河南艺术师专毕业后即从事美育工作,20多岁前往伏牛山、武当山写生。20世纪40年代,在湖北老河口举办的个人画展大获成功,自此崭露头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魏紫熙调入南京市文工团从事宣传工作,参与南京新街口、人民大会堂的布置。他山水、人物兼擅,20世纪50年代,与傅抱石、亚明等人参与筹建省国画院,积极参与二万三千里写生与“山河新貌”画展,为新金陵画派的创立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独特的北人南居经历,让他融合南北之长,形成“北骨南韵”风格。

山水画是魏紫熙的创作核心。早年他临摹名家作品,同时坚持写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山水画。1949年后,为适应新中国建设需要,他投身人物画创作20余年,笔下人物真实质朴,描绘时代生活。上世纪70年代,魏紫熙回归山水画创作,年事虽高仍壮游山河,其艺术变法走向新的高峰,笔下传递出天人合一的精神。

本次画展精选魏紫熙130余幅作品,时间跨度超60年,全面展现其艺术成就。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

中国美术家协会、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北京画院等部门单位相关同志、主办单位相关人员、老艺术家及魏紫熙家属代表参加活动。

部分作品赏析


《队日》1957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出工》1959 江苏省国画院藏


《太平夕照》1961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夕阳染秋深》1963 江苏省国画院藏


《桃花溪》1963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庐山翠峦》1979 江苏省国画院藏


《长白山天池飞瀑》1979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早春》1983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森林牧曲》1984 江苏省国画院藏


《栖霞高秋》1992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太行奇峰》1993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春山烟霭》1999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夏山飞泉》1999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秋山璀璨》1999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冬山披玉》1999 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